艺术专题 Essential
全部
中国绘画
中国书法
西方绘画
美学解读

入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诗句生动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同时传达出对这片土地浓厚的乡愁与眷恋。 提起“江南”我们会想到什么?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的建筑,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枝头呢喃的燕子…… 江南,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赏、抒怀。这里的水乡风情、烟雨蒙蒙,给人宁静、恬淡之感,让人不禁沉浸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江南便是我国的经济、文化重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本次展览遴选艺术作品34件(套),分为江南文士、江南胜景、江
2024-07-05
诗意的栖居——黄公望书画艺术展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为元四家之首。他出身低微,但是奋发上进,博涉经史,又多才多艺,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年轻时在江浙行省中担任办理文书的书吏,中年受引荐入京任职,但因案受牵累入狱,出狱后放弃功名之念,回到家乡,以道士为业,并开始山水画创作。其间经常往来于苏州、杭州、 松江、富春等地,将游历所见,化为胸中丘壑,创作出如《富春山居图》等经典之作。 本次展览遴选29件艺术作品,通过“富春山居”“书画珍迹”“万古流芳”三大模块展示黄公望的艺术成就以及其对后
2024-02-19
国庆 | 当国家宝藏遇见绝美中国色
何谓“五色”? “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周礼·考工记》 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中国传统的“五色观” ,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周礼》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何谓“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古人将青、赤、黄、白、黑五种自然物质色彩视为色之本源,并主观性地将其和组成世间万物最为基本的元素“金、木、水、火、土”一一对应起来,认为青象征木、赤象征
2024-01-22
古今元旦大不同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古时候的“元旦”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并不同。古时候的“元旦”是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由于正月的计算方法不同,历朝历代元旦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夏时期的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商时期的殷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冬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在中国历史上,“正月一日”有许多称谓,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
2024-01-19
玉堂富贵——中国吉祥文化艺术展
“玉堂富贵”中的“玉堂”原指汉代皇宫的玉堂院,后引申为翰林院,亦指嫔妃所居之处或神仙居处。在古代,学子只有进入翰林院才有资格入仕为相,从而步步高升,实现财富与地位的提升。这是古代的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出将入相便可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中国传统的花木文化中也同样有玉堂富贵的象征,玉兰花单指“玉”,海棠花单指“堂”,牡丹花单指“富贵”,三种花木放在一起便代表“玉堂富贵。 本次展览遴选艺术作品二十余件,通过“玉堂富贵”“寓意吉祥”“锦衣美器”三大模块,邀您共同领略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之美,祝福您在
2024-01-19
朕心甚悦——石渠宝笈名作珍赏
清乾隆、嘉庆时期,内府书画收藏臻于鼎盛,在此背景下,著录藏品的《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初、续、三编应运而生。《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由31位大臣奉敕编纂的皇家书画著录,著录了内府非宗教类书画藏品。而《秘殿珠林》则收录内府的佛教与道教题材书画作品。两书分工明确,共收录清内府所藏书画精品万余件,为后世欣赏、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本次展览分为三大模块,绘画篇:山河入梦、书法篇:落纸烟云、宗教艺术篇:法相庄严,通过32件书画作品,带观者领略皇家藏品的无限魅力,感受中国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
2024-01-08
秋菊有佳色——菊花主题文化艺术展
菊花作为四君子之一,有梅之经霜傲骨,有兰之芳香高洁,亦有竹之忠心坚贞。它是文人书画作品、生活用品以及文房用品等中的常客,也是诗人时常吟咏的对象。 最早吟咏菊花的诗人是屈原,他在作品中三次提到菊花,率先将菊花与美好的德行相联系。东晋陶渊明爱菊成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被后世尊为人工培育菊花的鼻祖。 菊花因其开花晚、花期长、迎寒傲霜的特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长寿的象征,被赋予君子的品格。古往今来,人们食菊、咏菊、画菊、养菊、赏菊,乐此不疲。本期展览Artlib世
2023-12-03
丹青吟咏——赏析名画,品读唐诗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和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分不开的。尤其与中国的思想史、文学、书法、音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诗画关系也一直是历代文人不断探讨的话题之一。魏晋之后,山水诗的勃兴,使得诗和画脉络相通,互相吸收。苏轼在《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鲜明地提出“诗画同源”的论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用短短的十个字就确定了诗画的关系,从而将诗画关系真正用理论来概括。天工和清新的重点似乎都在于其自然、去雕饰的状态,无论
2023-09-11
春风入怀——梅花主题文化艺术展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而梅花位列四君子之首。梅花是由冬入春时开放的花卉,其欣赏与赋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之中,自古以来便受到了无数文人士大夫的钟爱。在立春节气之后,“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特推出此期梅花主题文化艺术展,通过诗、书、画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梅花的文化与艺术,同时也借此迎接春天,让观者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一洗冬日的阴霾。本次展览共分为三大模块:“寒梅——傲雪寒梅
2023-08-07
千年宋韵——宋词与宋画的绝美邂逅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而极盛于宋。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跨越千年,当宋词遇上宋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2023-08-01
山水有清音——“泉”文化艺术展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魏晋 左思 《招隐二首·其一》 “招隐”出于汉代淮南王的门客们写下的《招隐士》一文中,意为召唤隐士离开山林,入仕为官。而左思的《招隐二首·其一》却与之相反,他想招寻隐士,与之同隐。左思给出了现实因素之外的隐逸理由——山水有清音。官僚贵族宴饮作乐时欣赏的丝竹音乐,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泉水漱石的泠泠之声、风吹阳林的曼妙节律相提并论。 数百年后,清音之美,依然令人神往。一幅幅《听泉图》《观泉图》将“清音”变成了可赏的图景。“泉”可观、可品、可听,自古以来有山林、泉水之处是文
2023-08-01
不朽的传承——名画里的中华文明史
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的文明。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查阅史料典籍、欣赏古老画卷,在脑海中重构历史。名画就像画家的眼睛,我们通过一幅幅画作,重回画家生活的时代,了解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脉络,见证历史兴衰,时代变迁。 名画虽小,却可使我们思接千载。我们会惊讶于《伏羲女娲图》中的繁衍密码;领略《清明上河图》里宋代繁华的市井生活;跟随《麒麟图》来追寻郑和下西洋的踪迹……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大模块: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古代中国的黄金时代、绚烂多姿的民族政权、封建王朝的集权时代。通过32件艺术作品,带
2023-07-21
潇洒绿衣长——芭蕉题材作品展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异秀延瞩,厥实惟甘,味之无足。” 这是东晋卞承之在《甘蕉赞》中对于芭蕉的形、质、姿、味的形象描绘。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芭蕉在中国的诗词、绘画、瓷器、玉器、漆器和木雕中无处不在。然而在学界,与芭蕉有关的专著、论文、展览却十分匮乏。基于此种原因,小编选择了体现芭蕉几种不同图像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共分为夏季芭蕉、雪映芭蕉、文士书蕉三大模块,以期丰
2022-07-18
稀奇古怪——扬州八怪书画艺术展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画风奇特的一个画家群体的称谓。“八怪”并非只有八人,而是一个十余人的画家群体,公认的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故后世也称其为“扬州画派”。 虽称为“怪”,实则为新。他们的书画,取法于传统文人画写意的范式,又根据他们不同的审美、性格给予创造和变化,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令人过目难忘。在艺术表现上,善用水墨写意技法,强调写神,并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注重诗书画的
2022-07-03
江山千里望无垠——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政和三年(1113年)前,一位十七、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经皇帝宋徽宗的传授指点,不逾半年便创作了一幅经典之作,它就是《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一件传世的作品。时至今日,仍被视作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此作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中国的锦绣山河,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而900多年后,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书画专场以40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3.70495亿港元成交,创下该艺术家作品国内外拍卖的历史新高。这是一场跨越古今的艺术对话
2022-06-18
江山多胜游——江南西道探秘之旅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山川秀丽,俊采星驰。秦汉以降,代有才俊,群星璀璨,文教兴盛,名士辈出。 她有着历史绵长的人文景观: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昏侯墓,“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她有着众多知名的自然景观:庐山、武夷山、浔阳江、鄱阳湖;她有着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家,钟绍京、董源、黄庭坚、八大山人、傅抱石等。
2022-05-06
人面桃花——仕女与花卉题材作品展
《诗经》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古人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娇媚的新娘。 自然界的花朵, 最早与女子产生关联。 古往今来, 花之美丽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美貌: 艳若桃李、芙蓉出水、花容月貌,如花似玉…… 或象征女性品质:兰心蕙性。 花卉也因其美丽而供养神佛, 或表达对佛法之赞叹与欢喜: 天女散花、天花乱坠。 进而被赋予吉祥寓意: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蟾宫折桂,杏园探花, 群仙祝寿,松菊延年, 玉堂富贵
2022-02-28
千里之思——中国历代送别图的演变与新意
知友离别的情绪不仅促生了“送别诗”,也带动了“送别图”的创作,它们共同成为亲朋好友离别情感的记录。这种诉诸文字、图像的形式,最能寄托人们的思念,于是便成为这种场合最恰当,最有意义的赠别礼物。 在南宋时,送别图开始有了固有的模式,而为后世画家所沿袭。然而,有趣的是明代中期之后,画家开始寻求突破,探寻一种新式的送别图。
2022-02-07
水光云影——“潇湘八景”山水画的前世今生
“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所谓潇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潇”字作形容词,意思为“水清深貌”,“潇湘”即是“清澈而深邃的湘水”。另一种解释,“潇”字指“潇水”,“潇湘”即“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潇水”和“湘水”汇流于湖南省永州市,在中唐以后,“潇湘”逐渐取代“三湘”成为湖南的代名词。正是在“潇湘”的语义范围内日益固定之际,描绘湖南的“潇湘图”成熟发展。
2022-02-05
有情化自然——丰子恺漫画作品展
丰子恺,原名丰润 ,又名仁、仍, 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 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 “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2022-02-05
【文化漫谈】大宋元宵联欢晚会有多热闹?
今天是元宵佳节,遥想宋时,元宵可谓是一年中最为盛大、热闹的节日。放灯期间,皇城的宣德门广场上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灯山,入夜,灯山万灯齐亮。宣德楼下搭好大露台,诸色艺人就在露台上表演文娱节目。元夕二鼓时分,皇帝会驾临宣德门,登上宣德门城楼,观赏「元宵联欢晚会」,「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君主与万民同乐。
2021-03-01
【创作下的女性专题】蛾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唐代的女性图像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印象,多离不开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认知。在这个结构底下的女性图像,或是附庸于男性的存在,或是成为服膺男性主导的道德规范表率。早期中国的人物图画,多半带有教化意义,比如大英博物馆所藏传为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或是北京故宫所藏的《列女仁智图》,都是根据道德劝诫的文本,再加以衍生画成图画。如三国时期何晏所写的《景福殿赋》写道:“图象古昔,以当箴规;椒房之列,是准是仪。观虞姬之容止,知治国之佞臣。见姜后之解珮,寤前世之所遵。”女性成为行为表率或反面教材(孽嬖)的范本,而女性自身
2021-01-11
遗落在史册中的登山故事:明代医生的华山图像志
中国是道教思想思想的发源地,因此最早使用“五岳(岳)”一词。五岳分别为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及衡山。它们的地貌景色各有千秋,故有“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一说。除此之外,每座山也有专属的神话传说,如泰山与帝王关系密不可分,由于传统相信统治者是受命于天,因此当朝廷安定、百姓富足之际,帝王就会前往泰山祭祀,向上天禀告自己的德政之功。五岳中让人又爱又恨者,当属座落于中国陕西一带、形势奇峭的华山。虽然俗语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但五岳中的泰山并非高耸入云,而是
2020-11-05
宋人的花花世界:重阳节一日菊花之旅
南宋《武林旧事》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日“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自古而然。据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宋代酒楼,多以银器作为盛器使用,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
2020-10-27
民族本色的宋代人物画
五代的半个世纪(907-959),从多彩多姿的唐代和成熟的宋代看来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大约有三个主要的“渡口”,一是开封,二是成都,三是南京。由于中唐以后发展的许多中心地区的文化,开封、洛阳、长安不必说了,就是南京、扬州、福州、广州,也有较高的发展。因此五代的文化活动就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也就有了相应的发展。例如:各种画体的分工,也更加明确起来了。大体说,开封是山水画的中心,成都是花鸟画的中心,而南京是人物画的中心。同时,成都和南京还开始了“画院”的设置,御用的专业画家也逐
2020-08-20
中国古画中的“七夕”意涵——究竟是永恒的爱?还是女性职人化竞赛?
世上最遥远的爱情,莫过于认真努力的牛郎与真情相依的织女,他们因为违反了天律,因此每年仅能在农历的七月初七,于鹊桥上相会。而这被迫分隔的期间,又有多少说不尽的哀曲与道不尽的悲情呢?因此,这也成就了中国千年以降,袭卷亚洲地区的凄美爱情故事。甚至是日本知名浮世绘画师月冈芳年及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上的长廊,都对其有所描绘。不过,现在我们看到有关描绘七夕爱情的图像,多半都是19世纪中旬之后的作品,而其参考的文本来源,可能是东汉之后的文学家加入自身的想法,再经由历代转译后的版本。最初古人对于七夕习俗描述,可能
2020-08-13
【古人的文化】扇子史话
扇子,在中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2020-07-28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人怎么养宠物狗?
以前在农村,养猫是为捕鼠,养狗是为守夜。今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将猫儿狗儿当宠物养了。笔者觉得宠物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猫、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猫、狗被人类选中饲养,是因为猫有捕鼠的技能,狗有守夜、狩猎的技能,远古人不可能有闲功夫养一只宠物来争夺有限的口粮。别看今天的欧洲人将宠物狗当成家庭成员看待,在中世纪,欧洲养狗同样是出于功利的需要。十三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大阿尔伯特警告说:“如果想让狗看好门,就不能给它喂人吃的食物或者经常爱抚它,否则狗在看门的时候,总是一半心思在向主人讨好
2020-07-20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人怎么吃水果?
城市水果市场的发达,直接反映了宋朝市民对于水果的消费需求。我们今天习惯在餐后享用几片水果,宋人也是如此,你到高端一点的酒店吃饭,“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同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其果子菜蔬,无非精洁”。在讲究享受生活的士大夫宴席上,水果更是必备的。有一位名为张镃的文人,在他的《赏心乐事》中记述了一年四季的果品宴会:四月,玉照堂赏青梅、餐霞轩赏樱桃;五月,听莺亭摘瓜、清夏堂赏杨梅、艳香馆赏林檎、摘星轩赏枇杷;六月,霞川食桃、
2020-07-14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代孩童玩什么玩具?
有人考证出“玩具”一词产生于宋代,见南宋《梦粱录》:杭州人家给孩子“抓周”,会摆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然后“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玩具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普遍出现于市场,也是在宋代。我们今天翻开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耐得翁《都城纪胜》与署名“西湖老人”的《繁胜录》,可以发现宋代城市已经出现了成熟的玩具市场,销售的
2020-07-10
婴戏、辟邪与采药:寻觅宋画中的端午扇(下)
端午节所在的五月被视为“恶月”,是因为人们相信这个季节鬼怪邪灵出没频繁。因此辟邪是所有端午习俗中最核心的内容。医药是去除邪气、保证健康最重要的途径,因此端午也成为采药的季节。甚至于,人们相信,只有在五月五日午时所采的药草或制作的药品才最能具有治病辟邪的药力。端午的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恰是用视觉效力而达到避邪的目的。
2020-06-17
婴戏、辟邪与采药:寻觅宋画中的端午扇(上)
狭义而言,宋代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初五。广义而言,整个五月均属于端午。这是因为五月份还有一个夏至节。宋代端午常称作“天中节”,即太阳最高,阳气最旺的时候。严格来说这一天是夏至。夏至一般不在月初,而是在五月中后旬。宋代的夏至放假三天,端午一天。端午和夏至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络。前者时间固定,更具节庆意义,后者时间不固定,更具天文历法意义。根据吴自牧的观察,南宋的杭州,人们在整个五月份的午间,要不间断地烧整整一个月的香,对于五月的重视可见一斑。
2020-06-17
傍花村里坐团乐,看千年花事
今日大伙儿逛博览会,欣赏由农人栽种的各色花卉。而回到往昔,赏玩花卉在唐宋时期也是休闲娱乐,深受士大夫及贵族子弟喜爱。宋代《花中序》曾记载“每岁禁烟前后,迟日融和,花既劳矣,人亦乐矣。于是置酒馔,命乐工以侍宾。赏花者,不问亲疏,谓之看花局。”提及江南在春暮时分举办热闹的“看花局”,人们一边欣赏娇艳欲滴的花儿,一边邀请乐师演奏,设酒宴同乐,宾主尽欢。 《墨庄漫录》记录的宋代花会,场面更为盛大奢华:“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2020-06-15
从董其昌、吴彬山水到画谱的流行:晚明仿古的艺术史
“再现”和“仿古”二者,皆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课题。艺术始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将眼睛所见画下来即是“再现”,如宋代画家从绵延高耸的山脉中淬取灵感,创造出巨幅长卷山水;元代画家将日常书法获得的笔法经验融入山水创作,令勾勒山石的笔触多了抽象美感,成就独一无二的时代风格。至于“仿古”,概念就复杂多了。“仿古”是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一环,源于中国对古代的崇敬心情。 “古”象征一种美好纯粹的起始,是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画家必须先学习经典名作的笔法构图,再体悟前辈大师的心境及理想境界,进而打造自己的山水绘画
2020-06-09
卧游水中山色
现代社会随着旧文人体系的崩解,新知识分子的重构,逐渐造成文人山水画的式微。魏晋南北朝时的宗炳以画山水来卧游天地的哲学思考,似乎已离我们太遥远。假若我们试着从晚明的赏玩文化中进入,或许能提供我们新的思考路径,使我们重新与自然之美产生联结。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从每日、每周的换水、吸底沙开始,到逐步修剪水草、调整砂石的过程中,创作一个供自我游目骋怀的水光山色,一个胸中之丘壑,感受宗炳所说的“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达到畅神的目的,无非是当今声色满盈之世的一帖清凉
2020-05-29
打造一座当代的独乐园:从日本电玩“集合吧!动物森友会”看明代园林文化
集合吧!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森”)是目前最火红的一款电玩游戏,游戏孤岛生活的主题设定,与时下各国人民遇到禁足令只能在家活动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许多民众藉由玩游戏来重温日常的小确幸。此种在荒岛建立属于自己单纯美好乌托邦的游戏设定,又跟中国古代文人营造园林时所寄托的桃花源情结何其相似呀!在中国,一座园林绝不仅仅是一个寻求安宁和梦境的地方,他是生命哲学的体现。和谐和精致的韵律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在园林中的折射。
2020-05-15
热门专题
  • 茶乡之邦:一捧清茶以敬君子之交
    2385
  • 借景寓意缘境观空——辨析文入画与禅画之异同
    2354
  • 绘画中的符号——泉水,象征圣母的代表性母题
    1871
  • 中国传世书法:篆、楷、行、草篇篇精彩
    1436
  • 中国卷轴式地图:纵览国家大好河山
    1359
  • 洛可可艺术:充满精致、甜美的艺术特色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