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敦煌遗书P.3847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尊经手稿(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作者:佚名(五代)
材质:纸本墨笔
大小:26cm×104.8cm
作品类型:中国书法;宗教艺术;敦煌艺术
收藏机构: 法国国家图书馆
艺术时期: 五代
图片清晰度:高清
景教是古代基督教的一个宗派,在公元五世纪时由叙利亚人聂思脱利创立,所以又称聂思脱利派。景教在唐代贞观九年(635年)时由叙利亚人阿罗本传入中国,流行一时。到了唐武宗大举灭佛时,景教与佛教、摩尼教、祆教等同时遭殃被禁,从此在中原便销声匿迹,仅流行于新疆等地。直到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在长安发现了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人们才对景教知道得稍多一些。P.3847《尊经》,共存约300字,内容是对景教的圣父、圣子、圣灵3身、22位法王、35部经典的礼赞。首句“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阿罗诃”就是现今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的异译,即上帝的意思。经中认为上帝为世界万物的创造主,上帝主宰世界,上帝无形无体无相。P.3847《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卷,约400字,完整无损,但卷末留有白纸,可能原未抄完。此经接写于《尊经》之后,内容也是一些对景教神圣的礼赞。题中“三威”就是“圣王”,说的是三位一体;“蒙度”是“仰望救赎”的意思。经中“慈父阿罗诃”指的也是上帝。卷末有译经记,列出30部经名。(参考文献:黄征,程惠新,《劫尘遗珠:敦煌遗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