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中图片,可查看高清大图)
我从你那里听说了许多残忍的事。
我无法透过你的眼睛直接去目睹,也无法透过你的眼睛替你流泪。
但我看到伤口在那里。
GOYA
戈 雅
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所称“半岛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身处西班牙的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影响很大,画家没有即刻公开发表对此战争的评论,之后在1814年创作了自身的代表作——《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戈雅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布面油画 266×345cm 1814年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画还有一个兄弟,叫做《1808年5月2日的起义》。
戈雅 1808年5月2日的起义
布面油画 347.5×268.5cm 1814年
这两幅油画,用色尖酸刻薄,一反戈雅以前和谐的颜色。《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两幅被后世认为是西班牙艺术里战争悲剧性作品的巅峰之作。
戈雅是一位西班牙浪漫主义艺术家和版画家。他前期的画作风格是轻松快乐的,兴许是生活在西班牙的戈雅,受时代气息的感染,成长为一名封建旧传统的反叛者,画风也向悲观转变。
戈雅 战争的恐惧系列之隔离病院
32×57cm 1810年
戈雅 监狱内部 布面油画 1794年
由于戈雅那大胆的作画技巧,画作蕴含的深刻刺人的讽刺以及对传统信念之外广阔视野的追寻探索,戈雅常被称为“现代中的第一人”,他对时代的不妥协,也标志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开始。
意大利的美术史学家文杜里评价他:
“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的诗歌是从荷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戈雅 战争的恐惧系列之肢解耶稣会士布雷贝拉的尸体
31×45cm 1805年
戈雅 战争的恐惧系列之修道士来访
40×32cm 1810年
1792年,戈雅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画家因此剧烈头痛,几乎完全丧失听力,并影响了他的精神行为。现在的一些医学家认为他的耳聋是因为他在作品中使用了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可能是某种病毒性脑炎。无论哪种方式,疾病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戈雅 朝圣圣伊西德罗(片段) 1823年
在加的斯长期患病后,戈雅于 1793 年返回马德里。1799 年,他完成并出版了一套名为Los Caprichos(《随想曲》)的八十幅寓言作品;《外出寻牙》和《理性的睡眠产生怪物》是该系列的两幅版画。作品描绘了一个充满女巫、鬼魂和奇幻生物的世界,尤其在梦境中,它们会侵入人们的心灵,噩梦般的景象象征着一个违背理性的世界。
戈雅 理性的梦想催生了怪物
墨水画 1797年
戈雅 空中的女巫 布面油画
43.5×31.5cm 1798年
戈雅 往昔与今日
125×181cm 1820年
戈雅 随想曲系列 至死方休
版画 21.5×15cm 1799年
戈雅 随想曲系列之一
版画 21.5×15.5cm 1797年
戈雅 随想曲系列 无人看见我们
刻蚀版画 21.5×15.2cm 1799年
戈雅 差异系列 亡灵
刻蚀版画 24.3×35.2cm 1819年
在西班牙被法国占领期间,戈雅目睹了无数处决,在马德里街头看到无数冰冷的尸体、房屋的废墟,失去了与他一同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妻子,埋葬了至少十个孩子(不同的消息来源可能给出不同的数字)。
戈雅 黑色绘画系列之老人
油画 142.5×65.6cm 1823年
戈雅 黑色绘画系列之朝圣者
33×57.5cm 1823年
1819年,戈雅患上了一种新的疾病,使他处于生死之间,病愈后,长时间地将自己关在自己马德里郊区的小别墅里,从1819年至1823年间,戈雅在墙壁上创作了一系列画作,以表达他对所经历的骚乱的体验,后来被称为“黑色绘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农神吞噬其子》
戈雅 农神吞噬其子
146×83cm 1823年
《农神吞噬其子》描绘的是罗马神话中农神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女推翻自己的统治,将孩子一个个吃掉的故事,但描绘的农神萨坦类似魔鬼,活灵活现地在吞噬一个成人。戈雅的支持者们将他的这幅作品与19世纪初的西班牙进行了类比,西班牙无耻地将自己的孩子扔进了战争怪物的血盆大口中。
KOLLWITZ
珂勒惠支
“这是一个无助而彷徨的时代,我要经历这个时代,勾勒这个时代,影响这个时代。”
——珂勒惠支
首次被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的国外画家,便是这位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与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
珂勒惠支 死亡与女人
刻蚀版画 43.5×43.1cm 1910年
有一本书名叫《西线无战事》,也许根据其翻拍的电影更为人们所熟知。书中的主人公有言:
“我很年轻,才二十岁。我对生命的认识,唯有绝望、死亡、恐惧和联结着痛苦深渊的失控的浅薄。我看见民族间被迫为敌。人民沉默、无知、愚蠢、顺从,无辜地互相杀戮。我看见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在制造武器和言辞,好让这一切更精妙、更持久地延续下去。”
珂勒惠支的儿子,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之后便是在西线阵亡,1940年珂勒惠支丈夫去世,1945年她的孙子在东线阵亡。
珂勒惠支 死亡召唤
因为珂勒惠支与其丈夫居住在贫民区,深切地了解底层人们的苦难,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着普通民众的贫苦生活,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卖淫、失业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深深折磨着我,这让我决心投放精力不断描绘平民百姓。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安全阀门,只有这样我才能忍受生活。”
珂勒惠支 囚犯
刻蚀版画 32.8×42.8cm 1908年
珂勒惠支 死亡哀悼
纸本墨水 44.5×59.2cm
珂勒惠支 死在耕地上
刻蚀版画 41.5×61.8cm 1921年
珂勒惠支 暴动
蚀刻版画 29.9×31.8cm 1899年
珂勒惠支 死亡
珂勒惠支 被凌辱
她以对战争、不公与苦难的刻画而闻名,而她的作品不单作为一种情怀的存在,更是一种极具感召力的身体力行的行动。珂勒惠支一生守护着时代的良知与艺术的真挚,社会越是动荡,她目标越是明确,以充沛的表现力激荡着时代的回响。
珂勒惠支 战争系列之牺牲 木刻版画
珂勒惠支 战争系列之寡妇 木刻版画
《战争》系列共有七幅作品,在版画中她通过明暗之间鲜明对比、配合线条密度和清晰度,令作品极具传染力,情感深度亦为之瞩目。
珂勒惠支 母亲们 版画
珂勒惠支 父母
由于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珂勒惠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母爱题材作品,后被称为“全球母亲代言人”。
珂勒惠支 死亡抓住母亲
石版画 61.6×46.7cm 1934年
珂勒惠支 一个死去的孩子的女人
刻蚀版画 42.4×48.6cm 1903年
珂勒惠支的作品,充满着悲伤与凄惨的情绪,那是不以隐忍粉饰真切的残忍,那是沉重喘息间心灵的剖白,她要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全部经由画笔传达给世人。
死者的遗嘱不是要报仇,而是永远不再有。
转自弘雅书房公众号
小编: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