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西画东渐理想

Artlib(中国,2016-08-03)

5        57

17世纪以来,西画东渐,直接间接地冲击或刺激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观念与技法,成就了盛清宫廷绘画华丽浓郁且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西洋传教士画家参与创作,以注重远小近大的“透视法”与创造物体明亮、阴暗面的“阴影法”来呈现画作的空间。西画一般最令中土佩服的是惊人的写实功力。但由于中西双方背景的差异,西洋画家的表现技巧,可能有中国所未能接受的。传教士画家为了顺利达成传教目的,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地来完成他们的使命,而帝王也往往以威权迫使画家接受他的指示。

在这波形塑清宫西洋风的过程中,郎世宁与他的西洋传教士朋友都有贡献。但只要查阅台北故宫出版的《郎世宁作品集》,尽管主题由郎世宁主笔,却配上了纯中国画风格的背景。这是由乾隆皇帝命令的“合笔”,呈现了郎世宁接受皇帝意见所形成的中西合璧风格,基本上就是“以郎之似合李格”的总结,这也是盛清宫廷绘画的特殊之处。


“以郎之似合李格”,语出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皇帝所作《命金廷标模李公麟五马图法画爱乌罕四骏因迭前韵作歌》:“……泰西绘具别传法(按:前歌曾令郎世宁为图),没骨曾命写褭蹄。着色精细八毫末,宛然四骏腾沙堤。似则似矣逊古格,盛事可使方前低。廷标南人善南笔,模旧令貌锐耳批。骢駵騋郡各曲肖,卓立意已超云霓。副以于思服本色(按:郎世宁所画有马而无人,兹各写执靮人,一如伯时卷中法),执靮按队牵驶騠。以郎之似合李格,爰成绝艺称全前提。”在这段题跋上,乾隆劈头就承认西洋的画法别具一格,其长处能“着色精细入毫末”,然而,他对这种画法的批评却是:“似者似矣逊古格”。为了臻至完美,仍命令金廷标补人物,使之“以郎之似合李格”。“李格”即指宋朝的李公麟(1049-1106)的“古格”,乾隆心中的理想“画境”,是寓于西法毫发毕肖于古格神韵。如法国集美博物馆的《哈萨克斯坦贡马图》,画中侍立者及其他人物,脸像出于郎世宁固无疑义,却是与金廷标(?-1767)之共同合笔,这见于人物之衣纹、花园之累石;其他工笔界画,也可能有其他宫廷画家合笔。这卷画作为乾隆皇帝心目中“以郎之似合李格”的一例。

1_副本.jpg

哈萨克贡马图(局部)法国集美博物馆


郎世宁与金廷标的合笔,还可见于《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记:“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十三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库掌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郎世宁画《开屏孔雀》大画一轴,补景着方琮、金廷标合笔,用白绢画。钦此。”此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清郎世宁画《孔雀开屏》。画中除孔雀出于郎世宁,玉兰花、牡丹也应是,但青绿设色之石出自金廷标。

2_副本.jpg

孔雀开屏轴 绢 328x282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再如《交趾果然》款署郎世宁,精工设色的“环尾狐猴”是郎世宁所画,山壁及桃树干,其侧笔的作风,非常明显是金廷标所补。金廷标藏于故宫的作品颇多,大都是斧劈皴的山石画法,即以侧笔为之,连树干也有这种特征,笔触所及留下三角形的点、线有一种锐利感即是。《交趾果然》见于《御制诗集》三集卷十,编年为二十六年(1761)。《清档》:“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一月十一日。命郎世宁用白绢画《白鹰》一轴,长六尺宽三尺,得时着方琮画松。于十二月画得呈进。”案:此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郎世宁《画白鹰》。款:“臣郎世宁恭绘”。

3_副本.jpg

《交址果然》 绢 109.8x84.7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郎世宁合笔的另一位画家是唐岱(1673-1754)。如《松石双鹤图》轴、《春郊阅马图》,很容易可以分辨出《春郊阅马图》上乾隆皇帝与人马出自郎世宁,唐岱补了柳树及山石。这是早于乾隆皇帝命金廷标“合笔”。而如《花阴双鹤》虽只有郎世宁具名,但明显可看出是唐岱补景的:这幅画里园中坡石小心谨细琐且刻意堆栈的皴法,固然与郎氏一向的精工有关,即使不出于唐岱所补,也意味着是受唐岱影响。

4_副本.jpg

春郊阅马图(局部) 日本藤井有邻馆


再看色彩最鲜艳的《锦春图》、《万寿长春图》的玲珑石及土坡。石头的画法,加上了青绿设色,但从作为骨干的皴法笔调,知道是唐岱所画。设色方面,颜料浓腻,犹如西洋油彩的光鲜亮丽,工整厚重中,也一样地光鲜亮丽,典雅富贵,更是适合宫廷品味。

5_副本.jpg

锦春图轴 绢 169.2x95.2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实,早在郎世宁来华前,清宫已有了西洋画师与中西融合的画风,乃至西洋油画的画作。特别在建筑物的表现上运用西洋透视法则,营造仕女穿绕在庭园建筑之间的场面。这可说是以西洋技法入画的先声。来华传教士画家,能够精确掌握形象,清楚地表达物体阴阳立体。宫廷绘画所需的写实技巧,是要用来记述历史性事件。以郎世宁为代表的传教士画家,应是更胜任的。这见诸颇多的清宫历史画。今日所见采用西方的观念技巧作画,如宫殿中墙壁和天顶上,具有透视效果的“贴落”通景画。至于皇亲国戚的人像,由郎世宁执笔,与中国画画家“合笔”的更是清宫常态。如《弘历岁朝行乐图像轴》,描绘乾隆在岁朝时,宫中与家人相聚,也相信人物脸像出自郎世宁。

Artlib,2016-08-03

世界艺术鉴赏库 | 杭州弘雅 © 2016 浙ICP备1601794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5182号

客户名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