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当之无愧的“天团”组合,但成员名单却经历了历代变化。 汉代八仙、唐代八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将李白、贺知章等嗜酒多才的名士,誉为“八仙”,歌咏文人隽永风采,及超凡脱俗的个性)、宋元八仙,直到明代吴元泰撰《东游记》,才将“八仙”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也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全明星阵容。 本次展览通过三大模块:八仙过海、八仙祝寿、暗八仙,遴选25件(套)艺术作品,来展现不同图式中八仙的含义。
2022-12-12 美学解读
历代赏石家对于赏石的审美,是出于对山的情感。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皆是山、丘或者土中所产的雅石,为人所常见,因此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文人赏玩之石。 儒家“比德”思想浓厚,赋予外物以人格美,将自然万物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而石头因其自然特性被人类赋予了坚贞、仁智、礼让、恭俭、谨慎的品德,观石而可自省、可自证,于是石头开始进入诗人、画家的创作视野中,继而被赋予更细腻、更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次展览遴选作品30余件(套),通过“文房供石”、“园林奇石”、“文人尚石”三个单元,来展示赏石在各种场景下与人和整体环境的联系。
2022-08-16 美学解读
《长物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清玩之物“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长物志》中“长物”这两个字,从读音到意思也充满了纠葛。 对此有学者做过专门的研究:“长物”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作cháng wù,意思是“好的东西”,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土地庙》:“市无长物,惟花厂鸽市差为可观。” 另一个读作zhàng wù,意为“多余的东西”,《长物志》中的“长物”读此音。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的一个故事:王恭从会稽回来,邻居见他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 恭无言。邻居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他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就坐在草垫上。邻居听说后很震惊:"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王恭回答:"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意思就是"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长物志》中的那些“长物”究竟是多余之物,还是晚明文人生活中的必需之物呢?
2022-06-18 美学解读
二十四节气,蕴涵了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时间属性。这是中国人对于自然宇宙观察与体悟的结果,是人与自然和谐互动中对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
2022-05-05 美学解读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虽然包豪斯学校只存在了14年,但是它的影响力到今天依然不减。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学校,包豪斯倡导“实用、简约、体系化”的设计理念,被视作西方现代设计的标本,影响已扩大至现代美术、平面设计、戏剧等多个领域。
2022-02-07 美学解读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内容极为丰富的历史。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2021-04-25 美学解读
“漂亮而稳定的蓝色”并不像其他的色相,经常出现在自然界之中。但是作为三原色之一的蓝色,必然会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这让如何取得蓝色色料成为了艺术史、材料学中一个讨论至今话题。欧洲非洲区域在工业革命和化学合成颜料发明之前,画家们使用的蓝色,主要是原产于阿富汗的半宝石“青金石 Lazuli Stones”。这种取得不易的色料价格高过于黄金,在欧洲和北非洲大多只有宗教或神话题材中,描绘尊贵无瑕的神灵时使用。这也让蓝色颜料,成为了图像学当中另类而特殊的存在。在东方的水墨画、胶彩画之中,石青产自蓝铜矿、石绿产自孔雀石、花青产自蓼属植物。无论自半宝石或是植物,也都是矿藏稀少或不易提炼的原料。除了唐宋时期的“青绿山水”会使用绿色和少量的蓝色之外,绘画上鲜少出现蓝色。东方也经常将青、蓝、靛这些色相混为一谈。然而远在大洋彼方的中美洲,似乎有着不同的情景。玛雅文明 Maya早在八世纪就盛行了纯度颇高的玛雅蓝 Maya Blue。这种成份特殊的蓝色涂料,在当地被广泛运用在壁画之中。甚至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玛雅蓝最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出现在了契琴伊萨城ancient city of Chichén Itzá(注)之中。
2020-12-07 美学解读

世界艺术鉴赏库 | 杭州弘雅 © 2016 浙ICP备1601794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5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