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中最有名的病人,莫过于书圣王羲之了。他一身病痛,晚年尤甚。《十七帖》和《淳化阁帖》中,几乎无札不与疾病与服药有关。若说字如其人,很难想像书法一落笔便风神历历、俊爽过人的王羲之,在现实生活中深为病痛所苦。因此,无论是〈兰亭集序〉与相关的记载中,王羲之在言谈与思想中都透露出一股悲观之感。近来新冠病毒蔓延至全球,新的一波瘟疫来临,让承平许久的时代开始重新检视过往的瘟疫对于人类历史、社会、制度的影响与促化演进。即使在中国历史中,瘟疫对于艺术文艺的影响,也扮演着易受忽略却又重要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肆虐之初,网络上便流传出二帖《你来我家帖》、《疫情帖》,令人不禁莞尔。其实在中国书法史中,也有不少作品谈到疾病。毕竟,文人也是人,也是会生病。
2020-04-21 中国书法
书法史中最有名的病人,莫过于书圣王羲之了。他一身病痛,晚年尤甚。《十七帖》和《淳化阁帖》中,几乎无札不与疾病与服药有关。若说字如其人,很难想像书法一落笔便风神历历、俊爽过人的王羲之,在现实生活中深为病痛所苦。因此,无论是〈兰亭集序〉与相关的记载中,王羲之在言谈与思想中都透露出一股悲观之感。
2020-04-20 中国书法
晚明商业文化的发展,促动了不同文化阶层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经济的繁荣和鉴藏之风的盛行。在此背景下,晚明书法生态发生了深刻的文化转向。家居格局的变革和文人对家具的创新,使书法作品成为堂室布置和斋馆装饰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士商群体的互动和鉴藏意识的普及,推动了行草书风的极盛和艺术经济的大振。在行草书风的强势语境下,晚明的篆隶书法尤显黯淡。一些书家对篆隶虽有所探索,但并未振起,故未能成为书法艺术的历史性变革。商业精神的大众化和休闲生活的普适化,熏染了文人的好古情结,晚明学术精神的衰微,促使士人对历史文化进行反思,复古心态因此渐起。晚明文化的复古,初萌了学者及书家的尊碑意识,这种意识继而成为清初碑学的近源。
2020-04-09 中国书法
魏晋书法世家的兴盛是中国书法史上绚烂的文化景观,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门阀制度、庄园经济、家族教育传承制度是书法世家形成的政治经济教育基础,而魏晋时期思想精神的解放与个体意识的觉醒为书法世家提供了人文基础和发展契机。在中国书法史上,魏晋书法占据重要地位。魏晋时期,不仅篆、隶、草、行、楷诸体咸备俱臻成熟,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而且首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涌现出大批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最为突出的是书法世家灿若星辰,后人概括为“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
2020-04-08 中国书法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2019-02-26 中国书法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
2017-12-26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秦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整理成标准的汉字形态小篆,开创了书法的先河,李斯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书法家。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2017-07-05 中国书法

世界艺术鉴赏库 | 杭州弘雅 © 2016 浙ICP备1601794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5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