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9个专题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和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分不开的。尤其与中国的思想史、文学、书法、音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诗画关系也一直是历代文人不断探讨的话题之一。魏晋之后,山水诗的勃兴,使得诗和画脉络相通,互相吸收。苏轼在《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鲜明地提出“诗画同源”的论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用短短的十个字就确定了诗画的关系,从而将诗画关系真正用理论来概括。天工和清新的重点似乎都在于其自然、去雕饰的状态,无论是诗还是画,它们的审美追求都是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美,而这种美不是人工刻画出来的,而是一种万物本来的美,一种自然之物的自然而新颖的呈现,只有这种自然美才能触动心灵,从而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可以说,诗是画的延续,画是诗的依托。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辉映。
2023-09-11 中国绘画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而梅花位列四君子之首。梅花是由冬入春时开放的花卉,其欣赏与赋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之中,自古以来便受到了无数文人士大夫的钟爱。在立春节气之后,“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特推出此期梅花主题文化艺术展,通过诗、书、画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梅花的文化与艺术,同时也借此迎接春天,让观者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一洗冬日的阴霾。本次展览共分为三大模块:“寒梅——傲雪寒梅独自开”、“春梅——暗香浮动俏迎春”、“墨梅——只留清气满乾坤”,遴选30余件(套)作品,带您走入梅花的艺术世界。
2023-08-07 中国绘画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而极盛于宋。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跨越千年,当宋词遇上宋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2023-08-01 中国绘画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魏晋 左思 《招隐二首·其一》 “招隐”出于汉代淮南王的门客们写下的《招隐士》一文中,意为召唤隐士离开山林,入仕为官。而左思的《招隐二首·其一》却与之相反,他想招寻隐士,与之同隐。左思给出了现实因素之外的隐逸理由——山水有清音。官僚贵族宴饮作乐时欣赏的丝竹音乐,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泉水漱石的泠泠之声、风吹阳林的曼妙节律相提并论。 数百年后,清音之美,依然令人神往。一幅幅《听泉图》《观泉图》将“清音”变成了可赏的图景。“泉”可观、可品、可听,自古以来有山林、泉水之处是文人高士归隐的绝佳之地。本期展览分为天下名泉、泉间茶事、林泉高逸三大模块,遴选艺术作品27件(套),以期观者在这炎热的夏季,也能置身于飞瀑鸣泉间,远离喧嚣,感受山林之乐,偷享浮生。
2023-08-01 中国绘画
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的文明。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查阅史料典籍、欣赏古老画卷,在脑海中重构历史。名画就像画家的眼睛,我们通过一幅幅画作,重回画家生活的时代,了解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脉络,见证历史兴衰,时代变迁。 名画虽小,却可使我们思接千载。我们会惊讶于《伏羲女娲图》中的繁衍密码;领略《清明上河图》里宋代繁华的市井生活;跟随《麒麟图》来追寻郑和下西洋的踪迹……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大模块: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古代中国的黄金时代、绚烂多姿的民族政权、封建王朝的集权时代。通过32件艺术作品,带领观者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妙绝伦和中华文明史的源远流长。
2023-07-21 中国绘画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异秀延瞩,厥实惟甘,味之无足。” 这是东晋卞承之在《甘蕉赞》中对于芭蕉的形、质、姿、味的形象描绘。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芭蕉在中国的诗词、绘画、瓷器、玉器、漆器和木雕中无处不在。然而在学界,与芭蕉有关的专著、论文、展览却十分匮乏。基于此种原因,小编选择了体现芭蕉几种不同图像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共分为夏季芭蕉、雪映芭蕉、文士书蕉三大模块,以期丰富观者对于芭蕉题材作品的认识。
2022-07-18 中国绘画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画风奇特的一个画家群体的称谓。“八怪”并非只有八人,而是一个十余人的画家群体,公认的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故后世也称其为“扬州画派”。 虽称为“怪”,实则为新。他们的书画,取法于传统文人画写意的范式,又根据他们不同的审美、性格给予创造和变化,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令人过目难忘。在艺术表现上,善用水墨写意技法,强调写神,并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有的以书法笔意入画。扬州八怪的作品都极具深刻的思想内涵,艺术格调清新放,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清代流行的是“四王”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特别受上层统治者喜欢。但扬州市场经济发达,商人(盐商)也需要附庸风雅,“扬州八怪”的字画受到了他们的追捧。而“扬州八怪”为了生存,很多画需要走入市场,会迎合买家创作,也会直接标价。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将过去只围绕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文人画的题材由此扩大,有了世情温暖与寻常烟火。扬州八怪”也因此成为十八世纪中国画坛突破正统派桎梏的一股生力军,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2-07-03 中国绘画

世界艺术鉴赏库 | 杭州弘雅 © 2016 浙ICP备1601794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5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