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画风奇特的一个画家群体的称谓。“八怪”并非只有八人,而是一个十余人的画家群体,公认的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故后世也称其为“扬州画派”。
虽称为“怪”,实则为新。他们的书画,取法于传统文人画写意的范式,又根据他们不同的审美、性格给予创造和变化,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令人过目难忘。在艺术表现上,善用水墨写意技法,强调写神,并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有的以书法笔意入画。扬州八怪的作品都极具深刻的思想内涵,艺术格调清新放,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清代流行的是“四王”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特别受上层统治者喜欢。但扬州市场经济发达,商人(盐商)也需要附庸风雅,“扬州八怪”的字画受到了他们的追捧。而“扬州八怪”为了生存,很多画需要走入市场,会迎合买家创作,也会直接标价。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将过去只围绕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文人画的题材由此扩大,有了世情温暖与寻常烟火。扬州八怪”也因此成为十八世纪中国画坛突破正统派桎梏的一股生力军,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