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和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分不开的。尤其与中国的思想史、文学、书法、音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诗画关系也一直是历代文人不断探讨的话题之一。魏晋之后,山水诗的勃兴,使得诗和画脉络相通,互相吸收。苏轼在《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鲜明地提出“诗画同源”的论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用短短的十个字就确定了诗画的关系,从而将诗画关系真正用理论来概括。天工和清新的重点似乎都在于其自然、去雕饰的状态,无论是诗还是画,它们的审美追求都是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美,而这种美不是人工刻画出来的,而是一种万物本来的美,一种自然之物的自然而新颖的呈现,只有这种自然美才能触动心灵,从而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可以说,诗是画的延续,画是诗的依托。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