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节令风物下,中国古人着何装度过炎炎夏日? 古人夏日造物的智慧集中体现在服饰面料的选择上,对苎麻、夏布尤其喜爱,清代皇族中夏服的礼仪,及追溯夏日着装从“严实”到“暴露”的历程。传统服饰包括物理、 生理与心理三个因素,除物理层面的设计外,还需考虑服饰来满足生理上的舒适与心理上的愉悦。 炎炎夏日,服饰在物理层面的结构设计与面料选择上,除了清凉与蔽体外,还会侧面传达当时社会的伦理与时尚。 随心所欲不逾规,追求服饰的功能与形式上的美好,体现了服饰“礼”与“俗”的冲突与平衡。从古代文献、绘画作品及服饰文物中,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夏日女装的样式、面料流变, 并将女服形制置入社会学背景之中,便可以一窥古代女性夏日着装的智慧与风貌。
1 夏日女服样式流变
《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 记载: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 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阴偶像。 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 ”在服饰结构设计,中国服饰自东周以来形成上衣下裳的着装形式,其具有象征、拘谨、保守、隐晦及遮盖性强的特点。
1.1 “衣”与“裳”的样式
揆诸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以历代几种常见女服看女性的夏季着装。 在儒家礼乐文化的思想指导下,服饰重“神”与“形”的内涵,其服装的样式因袭守旧,延续性强,不求标新立异。从春秋到两汉的曲裾深衣,不但为男子的礼服和常服,也为女性日常的服饰。
1.2 “裤”的样式
上衣与下裳配套,下裳则有胫衣、袴、裙等的不同。 中国古代称“裤”为“绔”或“袴”,裤为内衣。 早期汉族女性穿无裆裤,只有两个裤管,称“胫衣”。 胫衣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不能遮住下体,故其外面还应穿类似围裙的“裳”。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男女参加狩猎活动,在马背上要求服饰具有实用性。 故其服饰简洁、紧凑。 上穿短上衣,称“褶”;下着连裆裤,为“裤褶”最基本的形式。
明代以后,开裆裤也极少出现。 男裤女裙, 女性穿裙是礼节的表现,“裙钗”为女性的性别符号。 无论寒暑,下层妇女除参加活动外,裤极少单穿,裤外套裙,把下半身隐藏在长裙之下是女性最应该遵守的节操。
2 夏日女服面料的时尚
前述历朝历代服饰制度虽在不断更替,但服饰样式与层次却相对固定。 通过夏日面料上的设计, 来满足服饰适宜消夏的功能需求,达到着装生理上舒适。
2.1 纱罗织物
丝帛织成的轻薄纱和罗, 柔滑舒适透气,适宜于夏季穿着。 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丝织品之一。 纱主要分两种,一种为平纹方孔纱,由经纬密度很小纱线交织而成;另一种类似罗组织的经纱织物,由一地经与一绞经为一组经线起绞,纱经纬密度小。
2.2 葛麻类织物
丝织成纱罗属高档面料,非普通妇女能用。葛麻织成粗糙面料,称布衣,则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服饰,社会形成平民阶级穿“布衣”,上层阶级穿着“丝帛”的风尚。 追溯历史,葛麻纤维织成的平纹布舒适透气、吸湿快干,适宜消夏。
2.3 其它夏日织物
适宜夏布的还有其它植物纤维,但所用甚少。《锡金县志》、《开化乡志》记录了道光、咸丰年间无锡乡村生产丝经黄草布, 用作夏衣、蚊帐等,大汗而衣不沾身,远胜江西夏布。《清异录》记载了一种“用纯丝蕉骨相兼捻织”的“醒骨纱”。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乃服》中惊叹蕉丝夏服, “取芭蕉皮析绩为之,轻细之甚”。 用草木灰在温水中去除芭蕉茎的杂质,可把芭蕉的茎加工得像丝一样。
3 夏日女服的礼与俗
女服伦理建立在儒家传统的“礼”上,礼制要求女性“三从四德”、 “贤良淑德”及“含蓄内敛”,女服自然不得僭越社会规范,相比男装更是趋于保守。 女服的“俗”则体现一种社会的时尚和文化的基调,其与个人、群体的审美紧密相关。
3.1 伦理下的女性身体与服饰
传统女性受尊卑观念的影响, 实现从夫、从君属性,服饰做到不露肤、不显身体曲线,具有含蓄与隐晦之美, 从而维持女德和贞操观。炎炎的夏日,通过调节衣料的厚薄来适应气候的变化,裘皮、棉、麻、纱等不同质料具有不同厚度。 夏日服饰面料清凉则需具备薄、露、透的特性,而“露”是有失礼节的行为。
3.2 时尚驱动下的服饰“俗”文化
究之古代服饰文化演进史实, “礼”的制约与“俗”的追求,一张一弛,伦理与时尚既冲突又融合。中国古代女服中除了袒胸裙与透明纱衣对女性身体有两个展示外,其它关于人体美的信息总是遮遮掩掩的, “半袖”与“抹胸”构成了女性服饰最大的“露”。
炎炎夏日万物盛长而华实,衣食农事依时而作, 形成华夏民族特有的节气时令服饰文化。 在礼的规范,夏日女性仍呈现多层着装,包括贴身内衣、中衣及外套。 外套的曲裾、褙子、水田衣、旗袍,上衣下裳连为一体,尚“女德贵专一”之意象。 裤不单穿,多为贴身内衣,着开裆裤并不“走光”。 历朝历代服饰的样式具有延续性,使古人追求夏日服饰的清凉着眼于面料的设计,纱罗织物的轻薄透气与葛麻纤维的吸湿散热, 丝麻并举形成夏季服饰面料的主流。衣冠之制,显示了华夏乃文明礼仪之邦。 夏日女服含蓄与隐晦,衣冠礼制不甚彰显。 夏日女服对礼的僭越,即最大的“露”与“透”,仅限于“抹胸”、 “半袖”及丝绸面料的“透”,其构成了夏日女服的“俗”。“俗”的内动力是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在男权社会下把女性的身体当成一种消费品。 晨有清雅、暮有闲逸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追求服饰的洒脱、舒意,满足炎热夏日适意的生活, 应是夏日女服的最终追求。